公眾號
官方APP
健教云
通知公告
辦事指南
科研項目
科技成果
知識產權
下載中心
醫學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政策法規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院校教育
教學信息 教學管理 教學任務
畢業后醫學教育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漆t師規范化培訓 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繼續教育
進修管理
基地培訓
江蘇省分娩鎮痛技術培訓 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
臨床試驗機構
機構介紹 辦事指南 法律法規 信息動態及公告 受試者招募 常用下載
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知識法規 受試者招募 會議通知
組織介紹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生殖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法律法規
舉報監督
信訪投訴
院長信箱
預約掛號
學科介紹
專家介紹
專家出診表
交通指南
就診流程
病員通知
科室分布
兒科
江蘇省新生兒臨床重點???、江蘇省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中心、國家新生兒圍產期醫學??婆嘤柣?、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級新生兒保健特色???。具備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和人性化服務理念,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目前已形成了兒科醫生進駐產科、新生兒轉運、危重兒急救、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等符合婦幼??铺厣募夹g優勢。
2021年,持續提升服務內涵、模式、質量,滿足廣大患者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繼續重視NICU母乳喂養,持續開展NICU袋鼠式、鳥巢式護理,一科一品護理項目“早產兒延續性護理模式極超低出生體重兒精細化護理實踐”的應用在臨床取得良好效果,并推廣至南通、連云港、昆明等地區的醫院。持續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陪護病房;母乳庫和親母母乳喂養質量改進運行良好,實現母乳喂養閉環管理,在新生兒領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各類論文33篇,其中SCI論文12篇。
本學科開展了與多學科合作的圍生期三級網絡管理醫療模式:
I級(胎兒期):產前疾病診斷與咨詢,病理妊娠胎兒會診,產前胎兒健康評估,胎兒宮內治療。
II級(分娩期):產房新生兒復蘇,院內危重兒轉運,院外危重兒轉運,高危新生兒觀察。
III級(新生兒期):母嬰同室新生兒評估與干預,NICU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以家庭為中心的救治,高危兒出院后評估與隨訪,遺傳代謝病篩查與診治。
至目前形成了胎兒疾病產前評估與處理、新生兒危急重癥疾病救治、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與診治、高危兒出院后隨訪與干預于一體的“新生兒診療??啤?/strong>。
科室具備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和人性化服務理念,其中具有空氣層流凈化、多種先進儀器設備和先進的救治技術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多項救治技術包括: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技術,外周靜脈中心置管技術,臍動靜脈置管技術,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技術,新生兒溶血病外周動靜脈全自動換血技術,高頻通氣技術,NO通氣技術,亞低溫技術,先天性心臟病及先天性畸形的診斷技術,新生兒多臟器損傷救治技術,遺傳代謝病診斷與治療技術,早產兒的發展性照顧(鳥巢式護理、袋鼠式護理、早產兒母子病房),高危兒干預與隨訪技術等。近3年收治新生兒出院人數達5000余人/年,疑難危重病人達30%以上,外埠患者達25%以上。利用我院圍產保健網絡及醫院集團網,開展院前新生兒急救轉運,覆蓋江蘇及安徽省。
積極開展多項NICU人性化服務,讓家長感受到家的溫暖。2013年開設華東地區首家公益性母乳庫,早產兒母乳喂養率達90%以上;2009年起率先在國內開展新生兒黃疸小時膽紅素曲線及高危因素進行新生兒出院前高膽紅素血癥評估及隨訪,并于2013年組織全國13家單位進行多中心小時膽紅素曲線的建立,聯合高危因素制定了新生兒黃疸的分層模型,并制作新生兒黃疸出院前評估與隨訪軟件,臨床推廣使用以減少嚴重高膽紅素血癥帶來的危害。
本學科在重視疾病救治的同時,也不斷開展與臨床相結合的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圍產期心臟發育、新生兒營養、新生兒黃疸及其他新生兒相關疾病臨床及基礎研究。近5年來,共獲得各類科研課題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7余項,發表SCI論文22余篇,中華系列期刊論文17余篇。獲得新技術引進獎3項,科技成果獎5項。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注重帶教,近3年接受省內外醫生、護士進修60余人,帶教實習生100余人,研究生10余人。
不斷提升學科學術水平,近3年學科在學會主要任職:
韓樹萍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圍產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分會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圍產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其他人員在多個學會或協會任職。任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等多種學術期刊編委,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省級專家等。
學科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和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展現了本學科的特色技術及學術水平,擴大了在國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