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气不足则虚阳独浮,故云“阳气有余”。然心系于肺,本不常举,故有乍上乍下;当其气举而上,则为咳为泣也。
须知伤寒论阳明,而燥症之外感已寓其方;论太阴,而湿症之外感可推其药。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
夫细微欲寐,少阴之病情悉具,元阳之虚,不交于阴,阴气之弱,不交于阳可知也。五实五虚,具者皆死。
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肉不坚,腠理疏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此所以邪必先于皮毛,经必始于太阳,而后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也。
是以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也。凡言语轻小曰“聂”,足弱不能行曰“辟”,皆气不足也。
三焦之脉上项,系耳后。故人以鬼神为疑,不知迹似鬼神,而实非鬼神之所为也。